{{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使用足夠的防曬產品,才能確實發揮防曬產品上標記的防曬係數,幫肌膚抵禦紫外線!那麼,防曬用量要多少才夠呢?現在就來解析各部位需要的防曬用量。
把防曬塗臉上、塗身上時,分別需要多少防曬用量才夠呢?現在就來帶你瞭解足夠的防曬用量是多少,以及正確的防曬塗抹手法:
要在臉上塗夠厚的防曬,需要 1g 的防曬乳,但因為脖子、耳朵也需要防曬,合計需要的防曬量約為 3g,大概是兩根手指長度(食指+中指)的量。
這個用量的防曬除了可以塗滿全臉,也能騰出足夠的防曬乳量擦在平時容易忽略的前後頸、耳朵上,是當今一致認同的臉部、頭部防曬用量。
過去常聽到的說法是「擠出約 10 元硬幣大小的量」,但我們不太容易精準評估 10 元大小到底多大,擠出的防曬量有可能根本不夠,且這是沒有考量到耳朵、脖子等部位的狀況,只塗抹這個量的話,很容易略過這些比較少被注意到的部位,導致耳朵曬傷。因此,建議謹記「兩根手指法則」,擠出兩根手指長度的防曬,塗抹整個脖子以上。
只要是有可能會曝曬在太陽底下的部位,都有曬黑、曬傷的可能性。其他部位需要的防曬用量整理如下:
擦拭防曬的時候應順著肌膚的紋理,以同一方向平行塗抹,避免使用打圓方式塗抹防曬。這是因為平時使用的物理性防曬是由二氧化鈦、氧化鋅組成的粉末,如果打圓上妝,很容易對肌膚造成摩擦,傷害肌膚表面。
有些部位可能因為會被頭髮覆蓋,或是一時倉促,在擦防曬時被我們忽略:
會被瀏海蓋住的前額
被頭髮蓋住的耳後、耳周和後頸
後手臂(「掰掰袖」處)、後腿
因為「有穿衣服」而被忽略的胸腹處
即使這些部位被頭髮、布料覆蓋,紫外線仍有可能在我們時不時撩頭髮、掀衣服、捲袖子的時候乘虛而入,所以還是不要忘記針對這些部位擦防曬,確保肌膚的每一寸都有防曬產品的保護。
為什麼防曬要擠到「兩根手指長度」這麼多的量?因為每平方公分需要覆蓋上 0.002g 的防曬產品,才能夠確實發揮防曬產品的效果。如果沒有擦防曬,或是沒有使用足量防曬,有可能造成以下 5 種傷害:
防曬塗得不夠厚,會讓防曬產品無法達到包裝所寫防曬係數的效果。即使是 SPF50 的高防曬係數產品,也可能因為使用量太少,導致只帶來 SPF30 甚至更低的防曬效力,無法確實抵禦紫外線。
防曬產品的其中一個效果,是透過防曬產品的成分反射或吸收紫外線,延後肌膚被曬傷的時間。因此如果沒有擦防曬,會讓肌膚短時間承受更大量的紫外線,提高曬傷的機率,導致肌膚紅腫、脫皮、刺痛。
肌膚自我保護的機制,是在受到紫外線等外界刺激的時候產出黑色素,以免傷害到較深層的肌膚。如果沒有擦防曬或防曬用量過少,肌膚會受到紫外線直接攻擊,讓黑色素大量出現,導致肌膚曬黑。
肌膚受到太陽直接曝曬,不只曬傷曬黑,長期下來也會影響肌膚鎖住水分的機制,讓肌膚變得乾燥、粗糙、失去彈性,也更容易長出皺紋,使視覺年齡提升。
紫外線可能破壞肌膚細胞的 DNA,使細胞性質發生變化、不斷分裂,甚至變成癌細胞,導致黑色素瘤之類的皮膚癌。
透過以上內容可以得知,如果沒有使用足量防曬,長期下來會對肌膚健康造成十分嚴重的影響。
然而,肌膚的照顧,需要防曬與曬後保養雙管齊下。可以參考曬傷擦什麼?8 種舒緩修復推薦&成分指南,深入瞭解曬過太陽的肌膚需要哪些滋養。
影響防曬產品能力的元素,除了防曬用量,防曬產品本身提供的防曬係數也是關鍵之一,所以下一個任務就是讀懂防曬係數,藉此判斷一款防曬產品可以帶來的防曬能力。接下來會向你介紹當今較常見的 3 種防曬係數各自代表的意義,以及可以防禦的是會讓人曬傷的 UVB 中波長紫外線,還是會把人曬黑的 UVA 長波長紫外線:
SPF 是目前世界最通行的防曬係數,全寫為 Sun Protection Factor,代表一款防曬產品對於 UVB 中波長紫外線的防禦能力、可以保護肌膚多久不被曬傷。
SPF 的標示方式是 SPF+數字,例如 SPF50 的防曬產品可以延緩肌膚的曬傷時間 50 倍。平時如果曬太陽 10 分鐘就會曬傷,擦拭 SPF50 的防曬產品後,可以延緩至 500 分鐘。最高標示至 SPF50,如果效力超過 SPF50,則直接標示 SPF50+。
PA 是由日本開發的防曬係數,全寫為 Protection Grade of UVA,表示防曬產品對 UVA 長波長紫外線的防禦力、避免肌膚曬黑的能力。
標示方式是在 PA 後面加上「+」號,例如:PA++ 的防曬產品,可以延緩曬黑時間 4 倍到 8 倍。擦拭 PA++ 的產品後,本來曬太陽 10 分鐘會曬黑的肌膚可延至 40~80 分鐘。最高的 PA 標示為 PA++++。
UVA 圈圈這個防曬力認證由歐盟設立,表示該防曬產品對 UVA、UVB 的防曬能力平均,不會有偏重於特定紫外線的狀況。一款 SPF 30 的防曬產品如果要獲得 UVA 圈圈,它的 PA 防曬係數需至少高達 PA+++。
想對各式各樣的防曬係數有深度認識,可以參考擦了SPF50防曬卻曬黑了?認識紫外線與正確防曬觀念,瞭解不同防曬係數標示的含義,以及更多正確防曬觀念。
即使已經擦了夠厚的防曬產品,在我們身上的防曬產品仍可能因為衣物摩擦、流汗、熱氣蒸發而逐漸消散。因此,必須勤勞地補擦防曬產品,才能維持防曬力、不讓紫外線有可乘之機。
什麼時間點該補擦防曬呢?以下分成室內活動、戶外活動兩種情況來探討:
室內通常會開冷氣,防曬產品比較不會因為熱蒸發、流汗而散失。再加上室內燈光帶來的紫外線微乎其微,除非坐在窗邊、會曬到太陽,否則 2 小時左右再補擦防曬即可。
如果身處戶外,會因為高溫、太陽光照射、身體流汗,讓防曬消失的速度大幅提升所以,建議每 60 分鐘到 90 分鐘就補擦一次,直到晚上比較沒有紫外線的時候,或是結束戶外活動時,才可以停止補擦。
最後,要為你解答 5 個關於防曬用量、擦防曬時常見的 Q&A,讓你對防曬產品的使用方式有更高的掌握度:
不行!
底妝產品的防曬係數需要塗到很厚一層才會見效,無法取代防曬的功能。所以,請認真地擠滿兩根手指長度量的防曬產品、均勻塗抹全臉後,再來上底妝。
如果擔心妝效因為使用這麼厚的防曬而變得厚重不自然,請減少底妝用量,或是使用標示「奈米級」的物理性防曬產品。但奈米級物理性防曬對海洋可能有害,若有水上活動需求,請斟酌使用。
不行!
請按照標準用量使用即可。防曬塗太厚並不會讓防曬係數跟著上升,反而會為肌膚帶來厚重粘膩、不舒服的感覺,也會增加防曬產品因為流汗、玩水,從身上消失的速度。
要!
即使在陰天,UVA 長波長紫外線還是會穿過雲層、透進肌膚,對肌膚深處發動攻擊,長期下來會曬黑、讓肌膚變老。雖然陰天比較不會曬傷,還是要擦上防曬以完善保護肌膚。
要!
二氧化鈦、氧化鋅等物理性防曬成分雖然不會進入肌膚、和肌膚發生反應,但如果沒卸除,還是可能阻塞毛孔;如果擦拭化學性防曬,二苯甲酮、奧克立林等舊式化學性防曬成分則可能深入肌膚,影響人體的內分泌。
為了避免防曬產品的成分影響人體,只要有擦防曬就要卸妝。
如果防曬產品有主打防水功能,就建議使用卸妝產品來卸除;假如沒有防水功能,用清水加沐浴乳洗凈即可。
看完以上關於防曬用量的說明,你有沒有更清楚該怎麼使用防曬乳了呢?
太陽毒辣的現在,更需要使用足量的防曬乳來抵抗萬惡紫外線、確保防曬產品可以發揮它的功用。但不用太擔心——遵守「兩根手指」的法則,用這個標準來使用防曬,基本上就可以達到足夠用量。
炎炎夏日,如果你正在物色新的防曬夥伴,在此推薦你克莉絲丹水感柔焦物理防曬乳!
克莉絲丹水感柔焦物理防曬乳使用非奈米級、對海洋友善的純物理防曬成分,並提供 SPF50、PA+++、UVA 圈圈的高度防曬力,只要按照正確使用方式擦拭防曬,就可以放心玩樂,玩水、游泳都不用怕!
此外,克莉絲丹水感柔焦物理防曬乳還提供提亮白、潤色粉兩種色號選擇,打造絲絨般的細緻妝效,讓你只擦防曬也可以美美出門。現在就來瞭解克莉絲丹水感柔焦物理防曬乳怎麼讓你漂亮無負擔的度過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