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每天需要擦防曬乳來抵禦紫外線,但是否留意過防曬乳的成分組成呢?今天就來分析10種防曬乳常見的防曬成分,幫助避開疑慮、致敏成分,有效抵禦紫外線同時放心享受陽光。

為何防曬如此重要?3 大肌膚危害一次解析!

為什麼擦防曬乳、撐陽傘、穿外套防曬對保養肌膚那麼重要?因為透過陽光射出的紫外線,會對肌膚造成紅腫發炎、曬傷暗沉,長期暴露於紫外線下,將嚴重影響肌膚健康。確實做好防曬,便可有效預防紫外線帶來的 3 大危害:


曬傷導致紅腫刺痛

陽光中的 UVB 中波紫外線含有較強熱能,長時間曝曬且未做好防曬,會導致肌膚灼傷,出現紅腫、發癢、刺痛,甚至造成脫皮症狀,這就是所謂的「曬傷」。


肌膚變得暗沉、乾燥,失去彈性

陽光中除了 UVB 紫外線,還有另一種 UVA 長波紫外線,這種紫外線會直接深入肌膚真皮層,促使肌膚深層產生黑色素;與此同時,UVA 也會傷害肌膚屏障與保水機制,讓肌膚變得乾燥失去彈性。

若沒有落實防曬,UVA 紫外線會導致肌膚黯淡無光、乾燥缺水,長期曝曬於陽光下就會逐漸失去透亮肌膚,甚至加速皺紋產生。


增加皮膚癌的風險

長期暴露於紫外線的肌膚,不只曬黑暗沉、肌膚屏障會受到破壞,肌膚細胞的 DNA 也會受到破壞,增加皮膚病變、導致皮膚癌的可能性。根據英國Skcin皮膚癌慈善機構研究:無論年齡,每經歷 5 次曬傷,罹患皮膚癌的風險就會翻倍,不得不謹慎。

 

 

防曬產品的 3 大種類與主要成分介紹


前面說明了陽光、紫外線可能對肌膚帶來的威脅,接下來就要開始解析各式各樣的防曬種類!市面上常見的防曬產品有以下 3 種類型,它們的質地、適用對象都不盡相同:


物理性防曬

物理性防曬的原理,是透過二氧化鈦與氧化鋅反射 UVA、UVB,以降低紫外線對肌膚的直接傷害。

由於二氧化鈦、氧化鋅都是穩定且不易和肌膚發生反應的成分,因此適合所有膚質,包括剛接受醫美療程的族群、孕婦與孩童皆可安全使用。也同時因為不會與肌膚產生反應、吸收的特性,物理性防曬在使用過程中可能會有厚重、泛白的感受。


化學性防曬

化學性防曬的原理,則是利用化學性成分如奧克立林、阿伏苯宗、桂皮酸鹽等來吸收 UVA、UVB,吸收肌膚上的紫外線並轉化為熱能後釋出。

化學性防曬產品通常質地輕盈,不易產生物理性防曬常見的泛白問題,適合後續需要上妝、或是不喜歡粘膩感的族群。不過部分化學性防曬成分容易讓肌膚過敏、甚至影響人體內分泌,因此敏感性肌膚、孕婦不宜使用化學性防曬。國際上也為了保護海洋生態,下令禁止使用含化學成分羥苯甲酮或是甲氧基肉桂酸辛酯的防曬產品。

 

我們也有另外一篇文章詳細介紹化學性防曬與物理性防曬的差異喔。


天然成分防曬

市面上有些防曬產品會利用椰子油、橄欖油、燕麥油等天然成分來協助防曬,希望藉此降低化學成分對海洋生態造成的危害。
不過天然成分的防曬效果有限,例如橄欖油的防曬係數僅約 SPF 7,且僅能防止曬傷,無法預防曬黑。因此市面上少見將天然成分當作防曬主力,通常會搭配物理性防曬成分、化學性防曬成分一起使用。

 

 

我們應該認識的 10 種防曬成分


上面介紹了 3 種常見的防曬類型,那麼,這些防曬產品分別含有哪些成分可以幫助我們抵禦太陽?這些成分的效力、防禦範圍分別又是哪些?接下來就來認識 10 種常見的防曬成分,可以根據成分表找到自己的適合的防曬產品:

  1. 物理性防曬成分「氧化鋅 Zinc Oxide, ZnO」
     

    氧化鋅 ZnO 是物理性防曬常見的成分,外觀為白色粉末,透過反射原理抵禦紫外線。質地穩定,不容易造成過敏、和肌膚產生吸收反應。氧化鋅主要能防禦 UVA 紫外線,但氧化鋅對於 UVA 的防禦力較化學性防曬成分弱一些,需要增加較多劑量,才能達到戶外活動所需的UVA防禦力。
     

  2. 物理性防曬成分「二氧化鈦 Titanium Dioxide, TiO₂」


    二氧化鈦 TiO2 也是物理性防曬常見成分,外觀為白色粉末,防曬原理也是以反射紫外線為主,且不易刺激肌膚。

    不同於氧化鋅的部分,是二氧化鈦的用途為抵禦 UVB 紫外線。缺點是二氧化鈦如果含量較多,會出現泛白、有厚重面具感的狀況。
     

  3. 化學性防曬成分「對氨基苯甲酸 PABA」


    化學性防曬的常見成分之一,主要用來抵禦 UVB 紫外線,原理是吸收紫外線熱能並轉化釋放。1990 年代曾是防曬產品的明星成分,但後來實驗證實有致癌風險,現在已經是歐盟禁用的防曬成分。
     

  4. 化學性防曬成分「二苯甲酮 Benzophenones」


    二苯甲酮 Benzophenones 也是化學性防曬常見成分,同時對 UVA、UVB 有一定防禦能力,不過抵禦 UVA 的效果較弱,主要以抵禦 UVB 為主。

    二苯甲酮屬於較早期的化學性防曬成分,非常容易引起肌膚的過敏反應,再加上對海洋生態有害,現在已經是夏威夷規定禁用成分。
     

  5. 化學性防曬成分「奧克立林 Octocrylen」


    奧克立林 Octocrylen 是早期化學性防曬的常見成分,主要抵禦 UVB 紫外線,同時能抵禦少量的 UVA 紫外線。缺點是可能引起肌膚過敏反應,且該成分經過陽光照射,有可能產生使肌膚氧化、老化的自由基,導致老化風險。
     

  6. 化學性防曬成分「阿伏苯宗 Avobenzone」


    阿伏苯宗 Avobezone 是直到現在市場上經常使用的化學性防曬成分!主要用來抵禦 UVA 紫外線,且對波長到 400nm 的 UVA 仍有防禦能力,造就阿伏苯宗在防曬成分的不敗地位。

    缺點是阿伏苯宗有破壞人體內分泌平衡的風險,且質地非常不穩定,一旦被陽光照射就會喪失七成防禦力,需要靠大量其他成分讓阿伏苯宗穩定下來。
     

  7. 化學性防曬成分「肉桂酸酯  Cinnamates」


    肉桂酸酯 Cinnamates 是化學性防曬成分,以抵禦 UVB 為主。肉桂酸酯成分對人體的影響較小,只會在極少數的狀況下發生過敏性皮膚炎。

    肉桂酸酯的缺點,則是不能跟阿伏苯宗成分一起使用,會進一步降低阿伏苯宗的穩定性。所以使用肉桂酸酯的防曬產品對於 UVA 防禦力可能稍弱。
     

  8. 化學性防曬成分「水楊酸酯 Salicylates」


    水楊酸酯也是化學性防曬成分,主要用途為防禦UVB,但近期有研究發現加入水楊酸酯會讓產品抗菌防腐能力減弱,因此大部分廠商已逐漸減少水楊酸酯的添加。
     

  9. 天然成分防曬「椰子油」


    天然防曬成分椰子油最大的優點是不會傷害海洋生態。然而,椰子油僅能抵禦 UVB  紫外線,且最多只能達到 SPF 7 的防曬能力。因為沒有 UVA 的防禦能力,故只能輕微防止曬傷而不能防止曬黑。
    另外如果對椰子過敏便無法使用;假如使用量過多,還會有長痘痘的風險。
     

  10. 天然成分防曬「橄欖油」


    與椰子油成分相似,是不會傷害海洋生態的天然成分。但是防禦力最高只能來到 SPF 7 左右,且無法抵禦 UVA 紫外線,部分族群也可能對橄欖成分過敏,或是因為厚重質地而造成肌膚悶住、長痘等等。

     

 

如何知道不同防曬成分的安全性與環境友善程度?


物理性化學、化學性防曬、天然成分防曬的成分,對肌膚與環境足夠安全嗎?以下根據不同類型的防曬產品,判斷他們的安全性與環境友善程度:

 

  • 化學性防曬:難以控制風險


    儘管安全又穩定的化學性防曬成分越來越多,但部分成分因為成本高昂、尚未在市場上大幅流通,主流防曬成分還是以奧克立林、二苯甲酮為主,有可能導致肌膚刺激、過敏、且危害海洋。所以大部分化學性防曬對人體、對環境的風險都較不易控制。

     

  • 天然防曬成分:尚未證實充分防曬力

    椰子油、燕麥油、橄欖油等天然成分雖然友善環境,但根據目前的科學數據,天然成分的防曬力大多在 SPF 10 以下,且這些成分依舊可能造成部分族群過敏,也屬於稍微有風險、防曬效果有限的防曬方式。

     

  • 物理性防曬:目前最低敏且有效

    物理性防曬可以說是目前最不易刺激肌膚、不會傷害海洋環境的防曬方法!物理性防曬主要成分經過多年實驗有效抵禦紫外線,質地穩定不刺激,幾乎所有族群都可以放心使用;對於海洋生態也更加友善,無論對於人體或是自然環境都是安全、值得信賴的防曬。
     

 

克莉絲丹給你安心且有效的物理性防曬!


克莉絲丹不會讓消費者承擔防曬過程的任何風險,所以推出安心低敏、實驗有效的物理性防曬產品。如果你正在物色新的防曬產品,想要一瓶安全、好用、效力強大的物理性防曬來當你的對抗紫外線好夥伴,在此推薦你克莉絲丹水感柔焦物理防曬乳系列

 

克莉絲丹水感柔焦物理防曬乳是全台唯一獲得 UVA 圈圈認證的純物理防曬產品,以對抗 UVA 的氧化鋅、對抗 UVB 的二氧化鈦為主成分,同時加入綠球藻、獐牙菜萃取物來滋養肌膚,打破傳統防曬產品的厚重泛白印象,彷彿跟上保養品一樣輕鬆防曬。
並經過義大利、韓國等多國權威實驗室認證,具有 SPF50+ / PA+++ 的高防曬力,絕對是令人安心又有效的防曬選擇。現在就來看看克莉絲丹水感柔焦物理防曬乳系列產品,怎麼幫你的肌膚抵禦紫外線的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