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主流防曬產品分成物理防曬與化學防曬兩種,哪一種防曬產品的防曬能力比較好?接下來就替你完整比較物理防曬、化學防曬的優缺點與適合族群,幫助你找到適合自己的防曬產品!
市面上常見的防曬產品有 3 種:物理性防曬、化學性防曬,以及物理、化學混合性防曬。其中又以物理性防曬和化學性防曬為主流防曬產品。這3種防曬產品之間的成分、原理之間有哪些差異呢?以下為你說明與比較:
物理性防曬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鈦、氧化鋅的粉末。擦拭物理性防曬後,這些氧化物的粉末會把照射到肌膚上的紫外線折射、反射到別的地方,以此來降低紫外線對肌膚的直接影響,此為物理性防曬的作用原理。
由於物理性防曬的組成為二氧化鈦和氧化鋅的粉末,這讓物理性防曬質地稍微厚重,上臉時也容易泛白,如果介意黏膩感,比較不適合使用物理性防曬。但物理性防曬的成分較安定、不容易和肌膚發生反應,這讓物理性防曬的適用族群廣泛,無論哪種膚質、膚況都適用,孕婦、6個月以上嬰兒、剛做完醫美的人也能使用。
化學性防曬的主成份則是二苯甲酮、奧克立林、桂皮酸鹽、氧苯酮等化學成分。這些化學成分會吸收各種不同波段的紫外線,將紫外線轉化為熱能,此為化學性防曬的原理。
比起物理性防曬,化學性防曬質地較輕薄乾爽,不容易有黏膩感,也較少出現改變膚色的情形。缺點則是氧苯酮、奧克立林等化學成分可能會導致珊瑚白化,破壞海洋的生態;另外,化學成分的質地比較刺激,所以不適合敏感性肌膚,或是正在面臨痘痘、濕疹、過敏等肌膚問題的人。
近年有越來越多防曬產品將物理性防曬與化學性防曬的成分混用,在這樣的防曬產品,會見到二氧化鈦、氧化鋅之類物理性防曬會出現的成分,也會看到二苯甲酮、桂皮酸鹽這些化學性防曬成分。原理也結合了熱能轉換、折射反射,替肌膚建立更厚實的防曬堡壘。
缺點則是因為這類防曬產品含有化學成分,對於膚質較敏感,或膚況不佳,有起疹子、痘痘、濕疹的人不適用。
大致了解3種常見防曬的特點後,要帶你詳細瞭解物理性防曬的特性、剖析物理性防曬的優缺點,幫你釐清物理性防曬能不能成為你的防曬好朋友:
物理性防曬的主要成分只有氧化鋅和二氧化鈦,且這兩種成分含量都不能超過25%。剩下的成分都只是協助防曬產品塗抹使用、附著在臉上的輔助性成分,非常單純。
氧化鋅、二氧化鈦都是比較安定的物質,較不會和肌膚發生反應、吸收,也不容易造成肌膚問題。即使膚質偏敏感,或是臉上有痘痘、疹子、過敏、傷口,也可以放心使用。
根據目前的研究,二氧化鈦、氧化鋅這些物理性防曬成分,相較於化學性防曬成分,對珊瑚礁的影響較小,不容易影響海洋生態。
物理性防曬的成分單純、質地穩定,讓物理性防曬的適用族群非常廣泛。除了各種膚質都適用,孕婦、剛做完醫美的敏弱肌膚都可以擦拭,甚至6個月大的嬰幼兒,就可以使用兒童專用的物理性防曬來抵禦紫外線了!
適用族群相當廣泛,幾乎可說每個人都能用。
物理性防曬的主要成分因為不會被肌膚吸收,所以質地比較厚重。如果是油性肌膚、不喜歡黏膩膚感的族群,通常不太習慣使用物理性防曬。
氧化鋅、二氧化鈦都是白色的粉末,導致膚色泛白的情形。如果不喜歡有「粉感」,需要花時間少量多次的擦上物理防曬,降低泛白的妝感。如果需要在物理性防曬後上底妝、遮瑕產品,也要注意色號和使用量,才不會讓妝感和預期有落差。
原理、成分都和物理性防曬大不相同的化學性防曬,又有哪些特點、應該怎麼使用?接下來就帶你看看化學性防曬的3個優缺點,讓你瞭解化學性防曬的全貌:
不同於物理性防曬,化學性防曬的質地一般較輕盈,擦拭在臉上、身上時可以達到輕薄的膚觸,大眾的接受度會更高。
化學性防曬的主要成分是桂皮酸鹽等無色的化學物質,而非二氧化鈦、氧化鋅等白色粉末,所以擦在臉上時不容易泛白、不太會改變膚色。沒有化妝習慣、不希望被防曬影響妝感的族群,很適合使用化學性防曬。
化學性防曬由多種不同的成分組成,可以各自針對不同波長的紫外線做防禦。這讓化學性防曬有更多、更寬廣的防曬波段,防曬能力更好。
由於化學性防曬的成分較複雜,其中有些成分甚至會導致過敏、刺癢,像是奧克立林、二苯甲酮,都有可能讓敏感肌族群出現過敏反應。更有些成分還可能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像是桂皮酸鹽、三氯沙等等。
氧苯酮、奧克立林等化學性防曬的主要成分,已經被研究證實會危害珊瑚礁的生長、破壞海洋生態。為了避免海洋生態受到長期、持續性的傷害,夏威夷、帛琉等海島國家已經立法禁用會危害海洋的化學性防曬。
由於化學性防曬質地較刺激,對自然環境的危害也不少,大幅限縮了化學性防曬的適用族群。像是低齡兒童、痘痘肌、喜歡水上活動的族群都不適合使用。
物理性防曬、化學性防曬的成分與防曬原理不同,也導致這兩種防曬產品,對於紫外線的保護力有些差距。以下說明:
物理性防曬透過「反射」原理抵禦紫外線,其中氧化鋅主要用來對抗UVB,二氧化鈦用來抵禦UVA,但二氧化鈦專門抵禦波長較短(320奈米~340奈米)的UVA,對於長波長UVA的抵抗力較弱。
綜合來說,物理性防曬對 UVA 的防禦力,可能稍弱於化學性防曬。
化學性防曬透過「吸收轉化」降低紫外線的傷害,也有許多能夠吸收 UVA、UVB 等不同波長紫外線的成分,例如甲氧肉桂酸辛酯、桂皮酸鹽可以吸收 UVB;二苯甲酮、阿伏苯宗則能吸收 UVA。只要正確調製配方與成分,那麼化學性防曬可抵抗更全面的紫外線。
前面比較了那麼多物理性防曬與化學性防曬的特性,那麼,該選用哪一種防曬產品,才能夠有效防曬,又不會造成其他問題?以下為你整理了6 種防曬使用情境,幫助你根據不同的狀況,選擇自己適合的防曬:
雖然化學性防曬的質地較輕透,但因為化學性防曬的原理會將紫外線轉化為熱能,讓肌膚的油脂分泌量上升,長期下來可能引發粉刺、痘痘的問題,所以油性肌膚更推薦使用物理性防曬。
如果正在面對痘痘、濕疹、過敏等肌膚問題,需要防曬時建議選擇物理性防曬,以免化學性防曬中的刺激成分再次傷害肌膚。
化學性防曬的多種常見成分都證實會影響海洋生態,對珊瑚礁、熱帶魚造成傷害。為了永續自然環境,建議改用物理性防曬。若是陸地上的登山、打球、健行等等活動,則依自身需求挑選防曬類型即可。
化學性防曬常見成分可能影響人體內分泌,甚至對腹中胎兒造成負面影響。為了懷孕婦女與胎兒的健康著想,若有防曬需求建議選擇更為安全的物理性防曬較好。
做完任何醫美療程後,臉上可能出現傷口、肌膚會更為敏感較脆弱,通常不建議使用成分複雜的化學性防曬,應選擇更加溫和的物理性防曬。
6 歲以下的小朋友肌膚還沒有發育完全,為了避免化學成分影響小朋友的生長與內分泌,應該使用物理性防曬,並搭配帽子、洋傘、長袖薄外套等工具協助防曬。
化學性防曬最大優勢就是使用感受更為乾爽、輕盈,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塗抹,即使用量不小心過多也不會造成厚重,適合趕時間、想要快速擦好防曬的族群。
如何確認我使用的是物理性防曬還是化學性防曬?
近年來,結合物理性防曬與化學性防曬的防曬產品越來越多,讓使用者難以辨認防曬種類。這種狀況下,要從哪些方式去確認防曬產品的屬性,才不容易出錯?以下和你分享3個判斷指標:
先看看外包裝是否有標明是物理性防曬或化學性防曬。
另一種從包裝上判斷防曬產品種類的方式,是看看上面有沒有 mineral 或 physical 的字樣,有的話就可以大致判斷是物理性防曬。
ECOCERT、COSMOS ORGANIC等歐盟的有機認證標章,不容許產品內出現桂皮酸鹽之類的化學成分。如果需要尋找物理性防曬產品,可以留意包裝上有沒有COSMOS ORGANIC、ECOCERT的認證標章,有的話則能大致判斷為物理性防曬。
這是最有效的做法!可以觀察成分表上是否有以下成分:
如果成分上只有二氧化鈦、氧化鋅,則可以判斷是物理性防曬;若有出現其他成分,則應為化學性防曬,或物理、化學混合性防曬。
無論你習慣使用物理性防曬還是化學性防曬,擦拭防曬都是每天不可缺少、出門前必備的防曬步驟!趕緊根據前文的各種特性、原理、優缺點比較,找出適合你的防曬產品吧!
假如你正在尋找溫和、適合上妝的物理性防曬,不妨選擇克莉絲丹近期推出的水感柔焦物理防曬乳!
絲滑薄透的質地,擦在臉上乾爽舒適不油膩,適用於所有膚質,一反以往你對物理性防曬黏膩、會泛白的認知;還有白色、粉色兩種潤色效果可選擇,替自己的臉色添一層柔和濾鏡;更獲得歐最新 UVA 圈圈認證,有效抵禦 UVB 與 UVA 兩種紫外線。
現在就來試試看克莉絲丹水感柔焦物理防曬乳,體驗更清爽、有效的純物理性防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