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我們都知道擦防曬抵抗紫外線是保養的第一步,不過想要完全抵禦紫外線的話,正確擦拭防曬方式更是一大重點!想了解正確的防曬產品方式與步驟,就繼續閱讀下去,好好瞭解防曬怎麼擦!
擦防曬乳對抗紫外線,絕對不是把防曬產品一股腦往臉上、身上塗就可以了!想讓防曬產品發揮 100% 的防禦力,請遵守以下 5 個使用防曬產品的重點:
使用的防曬產品量如果太少,不只沒辦法讓防曬產品塗滿全臉,更無法讓防曬產品產生作用。正常情況下,全臉需要擠出約 10 元硬幣大小的防曬乳才算充足。
另一個檢視防曬產品用量的方法,是以 30 天為週期,看看自己能否在 30 天左右用完 30ml 容量的防曬乳。如果沒有,就代表平常防曬用量太少了,應加強用量。
不管擦拭臉部還是身體的防曬,都不建議直接擠一大坨在臉上、身上,一是難以掌控用量,另外可能讓防曬產品無法塗抹均勻。
正確的做法是在手心上擠出適量防曬,然後用另一隻手的手指取用,點在需要上防曬的部位以相同方向抹勻。
防曬產品會隨著衣物摩擦、汗水影響逐漸從肌膚上散失,所以需要定時補擦。至少每隔 2-3 小時就要補擦一次,如果有參加爬山、野餐、去海邊玩水之類的戶外活動,若出汗量比平時還要大,則建議約 90 分鐘就補擦一次才能確保防曬力。
不管防曬產品本身有沒有防水認證,流汗、游泳、玩水等會讓肌膚接觸水的活動,都會讓防曬產品從臉上、身上大量流失!如果有碰水、有流汗,一定要抽出時間補擦防曬,並在事後加強陽傘、薄外套、太陽眼鏡、帽子等物理防曬。
鼻子、肩膀是人體突出部位,更容易被太陽直接照射到、受到紫外線攻擊,也是最容易曬傷的地方。常常出現臉上其他地方沒曬傷,唯獨鼻子、肩膀被太陽曬得紅紅一塊。為避免出現這種窘境,需要特別加強鼻子、肩膀處的防曬。
透過以上 5 個防曬重點說明,會發現防曬這個看似日常的動作其實充滿細節,有許多需要特別留意的部分。但不用擔心,只要按照以下 4 個塗抹臉部防曬產品的步驟進行防曬程序,就能夠幫臉建立厚實的防曬堡壘:
一次擠出約一個 10 元硬幣的充足用量防曬於手心。擠太少的話,會讓防曬產品無法發揮原有的效果;也不要一次擠太多,讓防曬產品塗抹不均勻,還會增加黏膩不適感,導致防曬力大幅下降。
防曬產品要少量多次的擦拭,正確的做法是以手指取用防曬產品,在鼻頭、雙頰、額頭、下巴這些首當其衝被紫外線攻擊的臉部部位點一下,確保臉部每個位置都有防曬乳。
點上後可以用手指指腹,根據肌膚的紋理,用相同方向把防曬產品在全臉塗勻。確認臉上的防曬產品抹勻後,再重複把手中剩下的防曬產品點上去後抹勻,直到手中沒有防曬產品為止。
擦完防曬之後,可以用刷子或粉撲上一層蜜粉。這樣可以降低防曬帶來的油膩感受,讓肌膚表面保持乾爽,也可以達到定妝原理,使防曬產品確實附著在肌膚上,降低因為流汗而散失的用量與速度。
前面介紹了臉部防曬的擦拭方式,但擦拭身體防曬時的方法、步驟,跟臉部防曬一樣嗎?接下來就和你分享擦拭身體防曬的正確步驟,幫你解答這個疑惑:
身體的面積一定比臉更大,因此需要更多的防曬產品!針對不同身體部位,建議的防曬劑量如下:
脖子:前頸、後頸各一枚 10 元硬幣大小。
雙肩:左右肩各一枚 10 元硬幣大小。
手臂:上手臂、下手臂各一枚 10 元硬幣大小,合計需要 4 個 10 元硬幣大小的量。
雙腿:大腿與小腿各兩枚 10 元硬幣大小,合計需要 4 個 10 元硬幣大小的量。
胸腹:2~3 枚 10 元硬幣大小的量。
背:2~3 枚10 元硬幣大小的量。
把足夠份量的防曬產品擠在手上後,指腹取用產品,根據肌膚紋理同方向塗抹均勻。
先好好塗完一個部位,再換一個部位塗抹,直到確認會曝露在太陽底下的身體部位都有均勻塗上防曬為止。不要一下塗手臂、一下塗雙腿的防曬,容易讓防曬產品的覆蓋面積不均勻,無法發揮應有的效果。
物理性防曬和化學性防曬的質地不同,核心成分二氧化鈦、氧化鋅粉末也讓物理性防曬的質地更為厚重。這種狀況下,要怎麼讓物理性防曬可以好好被抹勻,維持更有效的防曬力,又不會帶來不舒服的感覺?塗抹物理性防曬時,可以留意以下幾點:
擦防曬產品時,應順著肌膚紋理,用手指持續以同方向輕柔的塗抹防曬,直到抹勻為止。不要打圓擦拭、來回塗抹,以免防曬起屑、無法服貼於肌膚上。
若一次擦上足量防曬,除了讓肌膚產生黏膩不適感,還可能讓防曬難以快速成膜、無法好好停在身上,此時若流汗、沖水就掉光光失去防禦力了。
建議我們抹勻一層防曬、確認防曬產品在肌膚上成膜、牢固了之後,若有尚未用完的防曬用量,此時再以手指取用剩餘防曬,接續擦上第二層防曬。
擦完防曬以後便可以依據化妝步驟完成精緻妝容。然而外出時間一旦拉長、臉上的妝開始一點一滴的脫落,防曬也逐漸流失,除了確實定妝預防脫妝之外,化妝以後該怎麼補防曬,才不會因此破壞自己苦心畫好的妝容?可以參考以下 3 種做法:
如果使用粉底液、水粉霜等液態底妝進行補妝,可以把防曬產品和底妝產品混合後上臉,加強其防曬效果。若使用氣墊粉餅或一般粉餅補妝時,則可以把防曬產品擠在手上後,先用乾淨粉撲沾取擦拭防曬慢慢擦拭,再換另一個粉撲沾取底妝產品後上臉。一樣注意要順著肌膚紋理,同方向上妝。
補完防曬和底妝後,都要記得再用刷子或粉撲上一層蜜粉,讓防曬效果更持久。即使防曬後續沒有上底妝,同樣可以在防曬產品後上一層蜜粉,讓肌膚表面乾燥,也可以讓防曬產品停留在臉上更長時間。
近年市面上也有推出噴霧式防曬,若暫時不需要補妝,卻需要補充防曬的話,可以按照定妝噴霧的使用方式噴上防曬補充。
不過噴霧式防曬的劣勢就是防曬產品無法均勻落在肌膚上,所以平時出門時,第一道防曬建議使用乳液劑型,慢慢在肌膚上抹勻確保防護力,
不方便補充乳液劑型防曬時,再選擇噴霧式防曬做為第二道防曬,會是比較好的折衷作法喔!
最後,要來提醒 4 個常見的防曬產品使用迷思,從使用份量、防曬係數、塗抹防曬的時間點,都一一為你破解:
不一定!
SPF50 以上、PA++++ 的高防曬係數產品,通常伴隨著更厚重的質地,對肌膚帶來更大負擔、不適感也會更重。如果是日常的上班通勤,不需要長時間待在戶外活動,只要選擇 SPF30、PA++ 就已經非常夠用了,也不會造成肌膚額外負擔。
真正重要的是選擇有 UVA 圈圈認證的防曬產品,才能更有效對抗紫外線。
會,而且防曬力會大打折扣!
防曬產品上的防曬係數標示,通常是把一定厚度的防曬產品點在仿人體肌膚的薄膜上,透過紫外線照射、計算紫外線穿透率而得的結果。如果塗的量不夠多、沒有一定的厚度,會穿透肌膚的紫外線也會變多。
所以要確實擠出建議用量的防曬,並均勻塗抹在臉部和身體,才會達到產品訴求的紫外線防禦力。
不一定,
現在的防曬產品只要抹上身體的那一刻,就開始有防曬效果了。但防曬會逐漸在臉上成膜,確保不會因為輕度摩擦、少量出汗而完全流失;若提前約 15 分鐘擦防曬,就能夠預留充分時間讓防曬成膜,達到最佳效果。
如果後續有上妝需求,也建議等到完全成膜後再進行後續化妝步驟,就能夠避免上妝後起屑的狀況。
要!
特別是物理性防曬的主要成分為二氧化鈦、氧化鋅,由於這些成分不會被肌膚吸收、代謝,便有可能長時間停在臉上,導致悶住肌膚、撐大毛孔等等。所以擦上防曬後,一定要確實用卸妝產品把身上的防曬卸除。
看完以上關於防曬產品擦拭方法的說明,相信你更清楚要怎麼使用防曬產品照顧自己的肌膚了!會把人曬傷、曬黑、曬老的紫外線,是肌膚的頭號敵人。因此,學習正確的防曬擦拭法,並使用合適的防曬產品,成為肌膚保養的一大課題。
如果你正在物色容易使用、質地輕薄、甚至可以當輕底妝使用的懶人防曬產品,在此推薦你克莉絲丹的水感柔焦物理防曬系列!共有白色、潤色粉兩款,可以讓肌膚有自然的提亮與遮瑕,只要在出門前 15 分鐘全臉少量多次擦拭,就可以創造有歐盟認證的 UVA 圈圈高度防曬力;後續再刷上一層蜜粉,便能打造乾爽清透的霧面妝效,讓你的防曬力長效待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