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即使我們已經做好了萬全的防曬準備,毒辣的太陽、紫外線還是有可能讓我們曬傷,這時該怎麼處理呢?接下來就和你分析曬傷的不同程度症狀,並告訴你怎麼照護曬傷的脆弱肌膚:
待在太陽底下久了,肌膚會開始感到灼熱,並出現紅腫、刺痛與發癢等不適症狀,嚴重時還會起水泡,這些狀況都可以被稱為「曬傷」。為什麼肌膚會曬傷?肌膚是怎麼被曬傷的?以下根據兩個面向為你解釋:
陽光內含有UVC、UVB、UVA 3 種紫外線,扣掉無法到達地表的UVC,UVB和UVA都會對肌膚造成威脅、傷害肌膚細胞,導致肌膚細胞釋出發炎物質,微血管因此而擴張甚至破裂,進一步出現肌膚紅腫、發熱發癢等症狀。細胞受傷後還會刺激白血球出現,加劇發炎反應,因此出現刺痛之類症狀。
此外,UVA、UVB也會讓肌膚細胞DNA的結構發生變化,最終形成基因突變,導致皮膚癌機率增加。
導致肌膚微血管擴張的紫外線主要是能量較強的UVB,波長較長的UVA則會穿透到肌膚的真皮層,促使肌膚啟動保護機制,產生黑色素以抵禦紫外線的入侵。這種機制除了導致曬黑,也讓曬傷、脫皮後長出的新皮比原先的膚色黑了不少。
瞭解肌膚曬傷機制後,接下來要說明曬傷的 3 個等級,說明不同等級的曬傷會有哪些症狀,以及合適的應對方式:
輕度曬傷是最常見到的曬傷狀況,這種等級的曬傷會讓肌膚出現灼熱感,伴隨著泛紅、發癢、輕度脫皮。發生這種曬傷時,可以透過冰敷、沖水之類的方式替肌膚降溫冰鎮,並利用蘆薈等保濕產品來緩解發紅發癢的症狀。
如果待在太陽下比較久、曬傷程度變嚴重,肌膚除了發癢還會開始出現刺痛情形,甚至起水泡、大範圍脫皮。出現中度曬傷時,除了幫肌膚降溫、補充水分,也要注意讓起水泡的肌膚保持乾淨、不要戳破水泡,以免影響復原速度,甚至出現細菌感染。
重度的曬傷,則是已經影響到真皮層的嚴重傷害,此時肌膚會失去知覺、變白或變黑,進入壞死狀態。一旦肌膚受傷到這種程度,必須透過清創手術、皮膚移植等侵入性治療,才可能讓肌膚恢復健康狀態。
從以上的段落可以看出,曬傷這件事雖然不會對身體健康造成立即性的傷害,長時間沒有妥善處理的話,還是有可能讓肌膚達到壞死、需要動大手術治療的地步。因此,曬傷還是有小心預防的必要。什麼樣的人更需要好好防曬呢?以下 6 種人更需留意太陽、紫外線帶來的傷害:
平時趕著出門,或是覺得自己通常待在室內、很少出門曬太陽,就省略擦防曬乳這個必要步驟,也沒有透過戴帽子、穿長袖等方式遮蔽太陽,直接穿著短褲、短袖或無袖上衣出門,等於讓脆弱的肌膚在大太陽底下裸奔,受到紫外線的直接攻擊,讓曬傷機率大幅提升。
常常去海邊玩水,或是在太陽下慢跑、打球的人,以及需要長時間在外工作的工人等等,這些一天接觸陽光4~5小時以上的人,也是曬傷高危險群。有時,這些人又會因為怕熱而穿著短袖、無袖衣物、泳裝,甚至直接裸著上身活動,更容易大面積曬傷。除了好好替臉部防曬,肌膚所有會露出、在陽光下曝曬的部位,都需要擦上足量的防曬產品,才能避免曬傷。
雖然天生雪白的肌膚令人羨慕,但這類人肌膚內存在的黑色素量較少,曬太陽時無法受到黑色素完整的保護,因此更容易出現曬傷情形,也比較可能發生較嚴重的曬傷,面臨水泡、刺痛等問題。為了幫白亮但脆弱的肌膚保持健康,除了擦防曬,更別忘記透過帽子、衣物來抵擋紫外線。
敏感性肌膚的人,本身肌膚就比較缺水、容易對外在物質有所反應,膚況容易不穩定,可能稍微受到紫外線的曝曬一段時間,就會出現紅腫發癢等曬傷狀況。因此,要認真使用敏感性肌膚專用的防曬產品,並搭配物理性防曬工具如陽傘、薄外套來防曬。
兒童、青少年的肌膚還沒有發育完全,再加上還在學校讀書的小朋友們需要按表操課、遵守學校的季節服儀規定,短短10分鐘的下課時間,很難抽出時間做完整的防曬手續,這讓他們時常成為曬傷受害者。
6歲以下的幼童,建議使用帽子、外套、陽傘來對抗紫外線,6歲以上的小朋友,則可以使用質地溫和穩定的物理性防曬來抵擋太陽,並時時提醒這些活潑好動又愛玩的小朋友們補擦,讓他們免於紫外線的威脅快樂長大。
有在吃A酸、四環霉素之類肌膚藥物的人,因為這些藥物會讓肌膚對光變得更敏感,也會降低肌膚的油脂分泌量,使肌膚變得乾燥、不容易保水,從而增加膚況不穩定、曬傷的機率。如果正在治療痘痘、粉刺,而開始吃A酸,更要小心留意防曬這個重要的保養程序!
儘管我們做好了萬全的防曬準備,有時還是難免出現曬傷狀況,或是身邊的朋友苦於曬傷情形,這時該怎麼照護,才能讓肌膚盡快恢復亮白如新?請依照以下 5 個步驟來調理曬傷的肌膚:
曬傷的肌膚受到太陽長時間的照射、強烈的UVB熱能攻擊,肌膚會有強烈的灼熱感。此時的第一步是替肌膚降溫,可以利用冰敷、冷水輕輕沖刷的方式,來替肌膚降溫,讓肌膚底下的微血管收縮,減緩泛紅、燥熱的狀況。
這段期間的肌膚照護,請使用成分單純、功能訴求純以保濕為主,沒有美白、抗老等任何附加功效的保養品,來替曬傷後脆弱、不穩定的肌膚強力注入水分。建議以保濕精華+凝露的組合來幫肌膚保濕,避免使用質地厚重、太滋潤的產品,避免肌膚的不適感。
除了幫肌膚保濕,平時也要記得多喝水、全身上下都補充水分,協助肌膚的新陳代謝,透過肌膚保濕和喝水的裡應外合,幫助肌膚更快速的恢復健康狀態。
照顧曬傷肌膚,請注意這段期間不要使用太熱的水洗澡清潔,用接近體溫的溫水清潔即可。如果有脫皮、起水泡的狀況,也注意不要把死皮撕起來、戳破水泡,以免造成傷口,提高細菌感染的機率。
另外,這段期間的穿衣也要留意,請選擇比較親膚、質地溫柔,不容易摩擦肌膚的透氣衣物,避免牛仔布、粗針織之類容易讓肌膚感覺刺刺的衣服,以減少對曬傷肌膚的刺激。
假如真的癢痛到難以忍受,建議找醫生處理,請醫生幫忙開止痛、止癢的藥物。如果要自己處理,可以吃普拿疼或含有阿斯匹靈、乙醯胺酚的藥物來止痛,但還是建議向醫生求助,讓醫生根據肌膚狀況開藥,會更安全無虞。
接下來,要和你分享關於曬傷的5個常見問題,幫助你更瞭解曬傷時該怎麼處理:
可以,曬傷後用蘆薈凝膠鎮靜補水是標準處理方式。
不過選擇蘆薈凝膠時需注意,要避免使用含有酒精、色素等添加成分的蘆薈凝膠。一般來說,對曬傷有效果的蘆薈膠應是透明、無色,如果把蘆薈凝膠倒出後,發現蘆薈凝膠帶點綠色,可能表示這瓶蘆薈凝膠含有色素,應避免使用。
不行!雖然曬傷脫皮會讓人手癢想撕以維持平整的肌膚,但把脫皮撕下來同時,有可能傷害到本身就已處於躁動狀態的肌膚,甚至導致流血、出現傷口。正確的脫皮處理方式,是讓它自己脫落,或是使用乳液、凝露之類保濕產品,讓皮服貼在肌膚上。
絕對不可以!把曬傷的水泡戳破,會造成傷口,嚴重的話還可能細菌感染。正確的處理方式,是避免摩擦、外力影響,讓水泡自己癒合。
假如真的不小心戳破了,請立刻用肥皂和水清潔傷口後,貼上OK繃,避免傷口感染的可能性。
不行!曬傷後的肌膚已經非常躁動脆弱,此時不應再使用含有色素的任何產品包括化妝品,避免肌膚和化妝品的成分發生反應,更不容易恢復平穩狀態。
如果真的必須化妝,請盡量使用粉狀的化妝品如粉餅、礦物粉底,卸妝時也應注意力道輕柔,並選用質地較溫柔的卸妝產品。
不行!肌膚已經開始泛熱紅腫,此時再擦防曬已經沒什麼用,還可能因為過程中的摩擦、防曬產品中的成分,使肌膚變得更浮躁。正確的做法是立刻離開陽光直射的環境,並用冷水、冰敷等方式,替肌膚降溫。
無論是曬傷這件事本身,還是曬傷後的處理,都會對生活帶來巨大的不便,隨便穿件衣服都要喊痛半天。所以,最好的做法還是好好加強防曬觀念,避免曬傷找上門!想預防曬傷,可以透過以下5種方式來防曬:
除了臉上一定要好好防曬,所有肌膚會露出的地方如肩膀、手臂、腿,都要好好抹上份量足夠、防曬係數也夠高的產品。替肌膚建立起最基本對紫外線的防護,是預防曬傷的第一步!建議選擇防曬係數至少SPF30、PA++的產品,才能應對日常的防曬需求,並時時補擦,維持防護力。
頭皮、嘴唇也可能曬傷!因此出門前,可以準備有防曬係數的護唇膏、免沖洗護髮,幫這些比較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做完整防護。
多多利用陽傘、帽子、墨鏡、口罩、薄外套或袖套等等物理性防曬工具,更確實地把陽光、紫外線和肌膚隔絕,是最有效的防曬黑、防曬傷方法。
出外時,盡量走在騎樓、屋簷這些可以遮擋陽光,不會讓人受到陽光直接攻擊的區域。待在室內時,也要避免坐在容易被陽光直射的窗邊。假如真的喜歡窗邊的風景,可以貼防曬隔熱紙,或是用窗簾、百葉窗防曬。
通常,一天日照最強烈的時間點是早上10點到下午3點,如果不想曬傷,這段期間要避免出門。倘若非得外出,請好好用防曬乳或帽子、陽傘、外套等物理性防曬工具來抵禦紫外線。
平時多喝水、搭配肌膚的保濕,全身上下都補充水分,除了可以讓膚況更穩定,肌膚的防護屏障更完善運作,降低曬傷的機率,還能避免曬傷時可能連帶出現的中暑、脫水症狀。